仲夏

 

2008年自宽中毕业以来,匆匆四年光载。回想当初,在鼓队里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鼓手,恣意挥霍年少的热血与汗水,享受鼓队的友情。毕业后,虽到了长堤彼岸去念书,我却未曾想要放弃对节令鼓的执着,对宽中鼓队的一份情。于是,这些年来,从担任下午班助教到教练,到协助上午班创作《传灯》,参与第二届精英赛,可以说,看着这些小鼓手长大,他们的成长也伴随了我的成长,心头有万千思绪。

 

2008年的《耕稼》和《大暑》,将节令鼓回归到“农耕”与“节气”的创作概念,是宽中节令鼓那一年创作的大方向,也是我们对于定义“节令鼓”所做出的试验性回答。在此之后,心中一直思考,如何找出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的——真正属于马来西亚文化的创作题材。我翻查了廿四节令鼓最初诞生时的资料,详读其文化理念以及最早跟廿四节令鼓沾上边的各类文化活动,终于,我重新发现了《传灯》,发现了它与节令鼓最根本的文化精神与意涵——“节庆鼓乐”、“节,也是一种承传”、“把一首歌唱成一个节”方方面面的贴合。从那时候开始,我与同级的毕业鼓手翁瑜威和周梓为就在讨论创作《传灯》这份作品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毕业后劳燕分飞,各有学业忙碌,《传灯》的创作也暂时搁置了。一直到今年,当宽中鼓队现任队长萧宇康找我谈论要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去参加第二届精英赛时,我得到梓为答应回来相助,再加上原本就有意发扬《传灯》概念的学弟谢坤利,四人的创作小组就产生了。

 

大约从5、6月开始,我们就开始为创作这份鼓谱构思。6月中旬,梓为从澳洲放假归国,才是我们紧锣密鼓编谱的开始。在四人的合作下,一份创作从无到有,并且在宽中99周年校庆的文娱表演上首次亮相。我犹记得,那一刻在舞台下,看着自己的心血登上舞台所带给我的激动。这份创作,见证了我们毕业队友与在籍队员的一次亲密无间的合作,虽然过程中有过意见分歧,但是最终都在互相妥协中排除了万难。同时,看到当年还是小不点的小鼓手,如今已经能够站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敲击出属于他们的表演,那一刻,我隐然觉得,舞台上的他们竟突然巨大了,泪水几欲夺眶而出。那一晚让我们得到最大鼓舞的是,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以及董事长对我们的肯定——临时要求在第二晚的校庆联欢晚宴加演《传灯》。

 

校庆结束后,鼓手们筋疲力竭,适逢学校假期,恰好让他们好好歇息,为接下来的精英赛充电。学校假期后,又是一连串不停息的加强训练。由于高三的鼓手在精英赛几日后就得面对毕业考,他们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无法出席每一次的训练。不过,其他年段的鼓手仍然卯足全力,迎接这个艰巨的挑战。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上一届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勇夺金奖,是学长们带给他们的无形压力。“蝉联”、“卫冕”——沉重的担子落在这群年轻的鼓手肩上,虽看不见,却感受得到。在比赛前的最后一个星期,高三的鼓手也暂时抛下了学业,回到篮球场上与战友们继续拼搏奋斗,为精英赛作最后的冲刺。虽然事隔几个星期,一些动作和细节又有点生疏了,但是他们也很快地调适回自己的状态。除此之外,由于比赛限制的表演时限仅10分钟,我们也无可奈何地对鼓谱做出了一些删改整修。

 

2012年9月15日。终于,引颈长盼的那一天到了。鼓手们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与紧张。那天早晨,我回到宽中,看到他们还在努力地练习在3分钟内把鼓排好、绑上装饰鼓的灯笼(赛会的规定),看着他们疲惫的面容,心里竟有些心疼起来。看过他们将鼓谱打了一次,回到团室里修补一些破损的灯笼,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了一番鼓励的话,告诉他们,“可以了,就这样去比赛吧!”。之后,我就回到比赛现场,履行“副舞台总监”的职责。到了晚上,我在舞台下控制灯光音响的控制台,一面做着我的工作,一面为在后台等候的宽中鼓手紧张。终于,在他们登上舞台,成为全场焦点,打出了专属于他们的《传灯》,并且获得全场最热烈的欢呼与掌声时,我的内心竟是澎湃得如此平静。在听到裁判长将分数报告出来时,知道我们已经蝉联梦碎,心中也失落得如此平静。然而,我必须承认的是,加影育华中学此次来势汹汹地带来《鸣·族》这份创作,确实让我看得目瞪口呆,惊艳不已。无论音乐性或观赏性,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细腻,确实让我们相形见绌,对他们的胜出,我确实心服口服。经常跟鼓手们说,“我们是全世界第一支节令鼓队,却不是全世界第一名的节令鼓队”。确实,我们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条路不容易走,但是跌跌撞撞都还要继续走下去,这不也是《传灯》的精神吗?我想,虽然输掉了冠军,我们却赢了精神,因为,我们已经把我们所要表达的讯息传达给每一个在场的观众。“文化的薪火,还要永远传下去”,这是我们通过《传灯》所欲传递的感动,观众的热情证明了一切。

 

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在交流会上得到裁判的专业评述,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感谢裁判对这个概念的认可,也提出这份创作如果不局限在10分钟会有更好的发挥,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下午回到宽中,鼓手们准备迎来中国华侨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与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的鼓手们前来交流。在等候华大鼓手抵达前,队长、副队长和创谱人坤利都有感而发地对全体参赛鼓手说了一番感想,许多人都泪眼潸然。作为教练、学长的我,也对大家说了一番话。我看得到大家眼中的失落,还有眼眶里的泪。我鼓励大家不要失望,不要难过,吸取他人的长处,在年尾的公演还要给观众带来“精彩”二字。但是,当我转过身去时,泪水竟像关不上的水龙头一样,不由自主地,扑簌簌落下来。我不愿让大家看见,于是很快地避开了。那一刻,不是因为没有得到金奖而难过,而是因为,我看到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也因为这个目标凝聚了大家的感情,也因为没有达成这个目标而一同难过;那是一种心疼,一种感动。

 

之后与华大鼓手的交流,我看到了与四年前我们到中国巡演交流时相较,脱胎换骨的华大鼓队。曾经看过华大鼓队表演的人,大概无法否认他们神速的进步。还有英国与美国的鼓手,也与大家分享了在非华人国家的英、美推动廿四节令鼓的艰辛和难处。我很钦佩这些远赴他乡的鼓手,能够在困难重重下坚持着将节令鼓的种子散播到不一样的土壤,同时坚信,幼芽会因为不一样的土壤,而开出姿态各异的璀璨繁花。

 

经历了这次精英赛,我有了很多很多反思。同级好友瑜威从砂拉越美里捎来一句“这份谱真的很好,不知为何,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说这份创作继续扩充至二三十分钟,甚至发展成舞台剧的形式也不为过;学长俊文说,“不要让这份谱只打一次,希望看到更加精彩的传灯”;创谱人之一梓为说“明年年底,我们创全新版的《传灯》,找瑜威、俊威他们回来,我们亲自打,跟宽中的人合演”。是啊,这些鼓励和梦想,又让我热血起来了!《传灯》不会就只打这么一次,因为它象征了我们宽中廿四节令鼓队的坚持。从精英赛里学习到了别人的长处,也正视我们自己的缺点,今年年底的公演《擎天》,(明年年底的公演?),我们要让支持我们的观众见证我们的努力。经历了蜕变与成长,希望我们会看到,越加成熟、鼓艺更精湛的——宽中廿四节令鼓队。

 

                                       

 

是为后记。

 

 

 

 Image

 

 Image

Image

 

梁士杰

 

24-9-2012

 

《传灯》

童真。

今天早上11点,面对着做不完的考卷,在监考官那讨厌的的”please stop writing”声音之下,我把笔轻轻地放下,放弃了挣扎,把还未做完的答案卷合上,宣告我的假期来临了。考完试的感觉,虽然总是轻松的,但是似乎没有很大的激情,总是那么平静。跟文烈一起吃了午餐,就匆匆地回到房间,随便收拾了一下,又从桌上随手地拿了一本我想看的书就出去等巴士,准备回家了。

上了巴士之后,整个人还是因为早起和两个小时的折腾而处在有点头晕目眩的状态。不过,我还是一如往常地戴上耳机,然后做了一件平常不太做的事——拿出一本书来看(我在交通工具上看书都会头晕)。这本书,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名字,叫做《立正,向青春敬礼》。为什么会想要看这本书呢,因为它是我在大学的朋友佑霞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啊。这本书写的是她参加国民服役的故事。除了因为佑霞是我的朋友,想要读读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是个国民服役的逃兵(高三的时候因为还在读书,所以申请延迟,就一直拖到现在都还没有去),所以也很想透过这本书看看,国民服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显然的,我选择了在考完试的这个时候,轻松地看着这么一本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佑霞其实就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女生,她很真,很率直,有时很无厘头。凭着这些我对她的印象,我读着这本书,就像听着她在叙述一段平凡的故事。也许在我看来,她所说的很多所谓“精彩”,其实我都已经经历过了,但是我还是为她那直爽的个性,风趣的文字吸引着,也想到了许多中学时的生活。

看完了佑霞的书后,我想我也有一些心得想要分享的,不只跟佑霞,也跟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共勉之。

佑霞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就一直强调自己在中学时候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表更漂亮,为了争取更高的分数而被强迫性地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她在课外活动并没有得到满足感。我很庆幸我在宽中就读,而且选择了一个改变了我很多的团体。我是自愿地参加的,并且真诚地付出我的汗水和努力,所以我比佑霞更早地能体会,团体生活的美好。佑霞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一个活动有没有意义,是看你花了多少的心去体会。比如说,佑霞在国民服役里对她自己的组别要在一些竞赛中争取优胜特别的印象深刻,他们被派去为参加足球赛的人做啦啦队,他们都很努力去喊口号,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其实这样的经验,我在宽中也有过。每次运动会的时候,我总是对班上的一些人感到很不屑,因为他们觉得运动会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有些人甚至躲在课室里下棋,聊天。但是,我更愿意在操场边随着啦啦队的队长、队员们去呐喊,去为运动健儿们打气。哪怕场上的运动员根本不知道你为他喊到声嘶力竭,如果你全心投入在里面,你会为自己的队伍拿到奖牌而开心,会为自己的队伍的运动员受伤而想帮他打气,就看你愿意放多少心在里面——就算你只是一个旁观者。所以,运动会之后,看到那些肤色一点变化都没有的人,你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另外,在这本书里面也有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描写,比如佑霞对于国民服役里男女生那种暧昧不明的关系,对于男生女生爱美的叙述,男生女生如何想要引起他人的注目。最让我觉得佑霞就是那么真的一个人,在于她直接地表明,因为自己不美,所以这些事情都与她无关,她都是一个旁观者在看这些别人的故事。我觉得,这种自我调侃,可以说得这么直接而毫无掩饰,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佑霞啊。书里头其实有很多很有趣,或者说很“佑霞”的描写,尤其当我看到佑霞一段那、风趣又滑稽的笔墨时,我不禁在MRT上笑了出来:

“营里也有很多‘孔雀’。他们就像孔雀一样使劲法宝来吸引异性的注意。有时他们太努力,旁人如我心中就暗忖:‘你们以前是住在山洞里啊?没有看过男人/女人啊?’ ”

我建议还没有去国民服役,或是有弟妹即将去国民服役的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顺便帮你打一下书吧)。因为在这本书里面,你除了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善良的女生的国民服役故事,也可以发现很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就是只是一些小小的反思,都是一个人成长的轨迹。我想那是我们在成长的时候都必须要经历的事。老实说,佑霞没有很华丽的辞藻,很美丽的文字,但是她有一颗懂得接纳新事物,懂得反思的心,而她用了最“自己”的方式说故事给她的读者。所以,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愉快的。我想,佑霞的那种“有什么活动就去参加一下,反正又不会吃亏”的想法,其实是我要学习的。佑霞,我感受到你的感动了,我想,这三个月对你而言是很珍贵难忘的,就像我在宽中三年的高中生涯和鼓队生活一样。我感受到我们的青春了,是啊,我们还年轻,应该继续追逐我们的梦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狂妄地写下自己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脑海里最珍贵的回忆!——所以我写了这篇“读书心得”。

接下来的几个月假期,我将会记着,要用心地去过生活,好好地做我想做的事,不要蹉跎了岁月。只能说,现在的我,依然对鼓队有满腔的热情。怎么教好我的学弟妹(看了书中很受欢迎的komanden,让我很想跟他们一样,做个很好的教导者),怎么去创谱、做好表演,怎么去继续提升自己的鼓艺,怎么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很惭愧,我现在都为了读书而看书,已经忘了阅读的乐趣了。但是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课,让我很想把那时候的文学都拿来看一看,丰富自己的视野),怎么在下一个学年里把中文系同学会的活动办好。我们的青春正焕发着啊,我要像佑霞一样,积极面对生活。谢谢佑霞的书,给我了一些启发。希望大家的假期,都能充实地度过吧!

士杰

4/5/2011(其实写的时候已经是5月5号了,呵呵)